0%

思维导图心得

缘起

​ 我在很久以前就接触过思维导图的概念,毕业工作的这几年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是广泛使用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作为英国人东尼赞博发明的工具,风行与世界已经有数十年之久。除了我现在看的这一本叫做《思维导图》的书,在此之前还有另一个版本叫做《思维导图宝典》,也算是一本书的不同翻译版本。我之前也读的是这一本。
东尼赞博也在书中提到过,思维导图本身并非书籍意义的复刻,所以我以下的分享也不按照本书的结构来,主要介绍个人感受。

思维导图的科学依据

​ 书籍的最前面的章节从大脑的左右半脑的原理,格式塔,大脑神经突触的部分大量描述,试图阐述思维导图的科学依据。本书有许多经典的论述,比如描述大脑有一万亿个神经元构成,由像章鱼一般的电化学结构神经元互相链结。(当然这个是基于科学研究)文章又批判了非常流行的科学观念,左右脑的科学。原文中提到过,简单的把人分为左脑人和右脑人是在限制自己开发策略的能力(P829 或者卜煜婷版本P9)。还有就是作者的格式塔的概念,即大脑拥有补充完整完整的固有倾向。可以说三个观点可以被称之为思维导图的科学依据。这三个理论,其中神经细胞的形象来源于科学进步,本身无可辩驳,不过对于我来说,他确实和思维导图的科学联系有限。左右脑理论甚至在60年代获取了诺贝尔奖。至于格式塔的理论,应该则是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心理学的流派(源于德国)。作者在早期的书籍中,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实验来佐证思维导图的合理性。有趣的是后期的版本,作者逐渐删去了这些科学实验,数据,对于这三个理论也只是简单介绍,不再过多阐述他和思维导图的科学关联。甚至于我后来购买的化学工业出版社版本的《思维导图》把书籍归于成功励志类。这也算是对其科学性小小的怀疑吧。
​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并不是说思维导图是不科学的。思维导图确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学习工具,我在生活和学习中受益良多。之前的考据,也是在作者鼓励发散思考时做了一点考据工作,权当个人趣味。

感性与理性

​ 这个部分叫做感性与理性,或许也可以叫做抽象和具体。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读书和思维工具,在我固有的印象中他应该是偏向理性,抽象的部分。重读书籍的过程中,我逐渐抛弃了这种方法。按照书中的论述,思维导图要兼顾,主次,图像,色彩。使思维导图迈向艺术作品的门槛。书中反复提及的天才达芬奇,我有幸见过他笔记的真迹,确实如作者所说,图片繁多而精美。可见天才也是超越时代的,在线性记忆的时代,已经超脱局限,使用非线性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思维。使人惊叹于思维的理性和美感的完美结合。
文章中另一个和感性有关的地方就是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情感,或者感觉的重要性。不在过多阐述二分法或者加减法的决策。作者在决策遇到难题时,比如数字法的左右的得分一样情况下该怎么做决定。作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依据累心的感觉。作者给内心的感觉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超逻辑“,感觉比逻辑性逻辑更强。甚至引入一组数据来证明这种遵循内心感觉的正确性以及令人赞叹的成功率。这应该是全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以后我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追求内心的声音了。

应用

​ 本书也应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说明思维导图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使用,我不会在这里重复说明。等会我上传一种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做的一张简单思维导图,内容是王潇的新年课程。

未来智慧

​ 作为头顶着耀眼光环和非常长头衔的专家,东尼赞博在书的最后一部分大胆预测了未来智力革命。作者描述到未来的图景是思维的普及,个人及家庭,组织和社会乃至我们整个文明的思维普及,在作者写书的年代,已经有很多的思维机构,比赛开始关注元学习,如何思考。我查过,比较早的版本出版于1996年,其实作者对于未来的描述,这个未来已经到来了。现今的知乎,我们常见的逻辑思维,跨年的时候办的思维演讲会也算是作者提到的思维革命的具体化。未来已来

​ 最后真心希望一起和我读书的小伙伴,透过这本小册子,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和使用方法,多多使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在求知之路上更进一步。共勉!

2019年1月4日 00:48(旧文搬运)